查看原文
其他

已故艺术家 Jean-Michel Basquiat 的联名为何随处可见?

时尚 · 生活 NOWRE 2022-05-03





#Basquiat

#Heritage

#Merch



距离 Jean-Michel Basquiat 逝世已过去三十余年,而大众仍未曾窥见这位传奇涂鸦艺术家的全部。不久前,Basquiat 的家人称将会在明年初春于纽约举办一场艺术展览,这场被命名为「Jean-Michel Basquiat: King Pleasure」的展览中会展出已故艺术家多达 200 件从没曝光的艺术作品,展览由其家人组织与策划,亦代表着将会从一个亲密的角度讲述关于这位艺术家的故事。


Via The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Jean-Michel Basquiat 的家庭成员 Lisane Basquiat 与 Jeanine Heriveaux 在近来接受采访时说:「Jean-Michel 的作品有很多展览,但从来没有从家庭的角度来讲述他作为一个孩子、一个男人、一个儿子和一个兄弟的故事,这个展览酝酿了许多年,而现在正是时候。」不得不说,此番话语点明了展览所具有的噱头与吸引力。 


仔细再斟酌一下,到目前为止,Basquiat 的展览、话题甚至其形形式式的各种周边产品,似乎关于这位已故艺术家的东西从来就没离开过大众的视野,艺术家已经辞别人世,到底这一切都是谁在推动呢?


展览的名字取自 Basquiat 1987 年的画作《King Pleasure》| Via The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谁在管理 Basquiat 的艺术遗产?


Jean-Michel Basquiat | Via sothebys


Jean-Michel Basquiat 短暂的一生中曾对多方面文化现象进行探索,这位有着海地与波多黎各血统的非裔美国艺术家,其革命性的艺术作品中谈论了不少重要社会议题,通过融入其独特的洞察力,推动了一种持续至今的社会与文化叙事,以及对艺术史的深刻贡献。无奈的是,由于服药过量,Basquiat 在 80 年代末期英年早逝,年仅 27 岁的他从未有过遗嘱,此后他丰富的艺术遗产则一直在其家人之间传承。


Jeanine Heriveaux | Via ANDER GILLENEA/AFP GETTY IMAGES


通过浏览 Jean-Michel Basquiat 的官方网站可以知晓,Jean-Michel Basquiat 遗产管理机构由这位已故艺术家的父亲 Gerard Basquiat 所管理,直到他于 2013 年去世。目前机构的权益由已故艺术家的姐妹 Jeanine Heriveaux、Lisane Basquiat,以及她们的继母 Nora Fitzpatrick 所有。 


这意味着她们拥有着 Jean-Michel Basquiat 生平创作的艺术品国际版权,无论这件艺术品的实际所有权归谁所有。当其它品牌和创意单位希望以广告、授权商品或其它商业方式使用这些艺术作品时,都需要联系该遗产管理机构。 


此外这个机构也曾开展过 Jean-Michel Basquiat 艺术作品鉴定服务,以有偿的方式在十八年间审查了 2,000 余件艺术品,并为这些艺术品颁发鉴定证书。 



世界知名艺术家的遗产,是否过度商业化?


Jean-Michel Basquiat 涂鸦作品《Untitled》| Via The New Yorker


已故艺术家的遗产交由家人继承打理本无可厚非,但随着「Untitled」、「Boy and Dog in a Johnnypump」等 Basquiat 的知名艺术作品接连在苏富比这类拍卖行以超一亿美元的天价成交之后,有些事情也似乎正在失去控制… 


近年来,Basquiat 的作品不断打破非裔美国艺术家的最高拍卖价记录,一时间也让他如毕加索、梵高、高更、德库宁那样跻身于艺术界伟人之列。作为世界上作品最「昂贵」的艺术家之一,Basquiat 这个「名字」仿如被接二连三地开拓出更多的商业空间,无论从话题热度还是作品价值,都成为了近代商业艺术突破最明显的个例。 


以至于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从 Urban Decay 的腮红与眼影盘到 Reebok 的运动鞋再到 Comme des Garçons 的衬衫,其艺术作品的特许经营行为,无处不在。


近年来与 Basquiat 联名的商品 | Via The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仅在近一年以来的不完全列表中,我们就可以发现 Basquiat 与 CASETiFY 推出了联乘手机配件周边,与 WACKO MARIA 新季再度合作的 Hawaiian Shirt,与潮流品牌 EVISU 推出了联名服饰,还有与 Dr.Martens 的联名鞋履等等。除了服饰以外,Basquiat 的艺术作品还被应用在各种不同品类、人群的产品之上,你甚至还能见到 Basquiat 合作款的芭比娃娃。 


虽然 IP 合作的前提都是合法途径所给予的作品使用权,但从品类到频率看来,层出不穷的合作难免使人联想到,其遗产管理机构对于艺术作品的授权是否已然泛滥?这位艺术家的遗产是否正在被过度商业化利用?


Basquiat 联名款芭比娃娃 | Via The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Basquiat 并不是一个孤例,他的旧友 Andy Warhol,以及同样是已故涂鸦艺术家的 Keith Haring,共同成为了艺术遗产被过度商业化嫌疑的「三巨头」。本季,除了 Basquiat 的联名产品,你还可以购买到加拿大 Campbell’s® 公司的 Andy Warhol 联名限量款罐头汤罐,Polaroid 与 Keith Haring 艺术基金会合作的特别版拍立得相机,CONVERSE、LEVI’S® 等品牌分别与 Keith Haring 的联名服饰,甚至还有 UNIQLO 结合 Andy Warhol、Keith Haring、Jean-Michel Basquiat 三位艺术家所打造的究极版「波普艺术」联名系列,当然,与这三位艺术家的联名也早在近些年就成为了 UNIQLO 每一季的定番。


UNIQLO UT 艺术家联名系列 | Via UNIQLO


这些联名合作是品牌分别与各艺术遗产基金会之间建立许可合作关系下的结果,当品牌们希望增加艺术及酷感的调性,并让自己变得有那么些与众不同时,Andy Warhol、Keith Haring、Jean-Michel Basquiat 似乎成了绝佳之选。


在这种许可交易里品牌向基金会或遗产管理机构支付版税以获得使用其艺术图像的权利。在过往,像 UNIQLO 这样的主流品牌使用 Andy Warhol、Keith Haring、Jean-Michel Basquiat 这些艺术家作品来设计服饰通常是难以想象的,虽然艺术领域的人们仍然可能会对一件印有 Basquiat 画作售价在百元左右的 T 恤感到咋舌,但这种跨界交叉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的流行文化现象。


Polaroid x Keith Haring 联名款相机 | Via Polaroid


Campbell’s® x Andy Warhol 联名限量款罐头汤罐 | Via Campbell’s®


在此并非是在抨击这种商业化现象,对于艺术商业化的偏见显然早已不合时宜,毕竟当今的文化如此流动,艺术与时尚、商业之间可以发生很多有趣的交叉。越来越多艺术家加入到这样的行列当中,这种合作关系通常也能够让艺术家接触到更多层面的受众并获得经济收益。可是,对于已故艺术家来说,频繁的合作是否能符合艺术家生平所反映出的合作意愿?这似乎也变成了一个「无法对证」的讨论。 


以 Coach 为例,曾在 2020 年发布了结合 Basquiat 作品的独家胶囊系列,系列中包括了多款包袋、成衣单品和饰有艺术家标志性艺术作品和短语的配饰。尽管 Coach 创意总监称自己是 Basquait 的忠实粉丝,言语间满是赞誉之词。但在许多 Basquait 粉丝的眼中,这种合作并不适合他。


Coach 与 Basquait 的联名系列 | Via Coach


这种合作关系所面临的主要批评在于作为艺术家的 Basquait 在世时曾多番批判资本主义与大规模生产,而与 Coach 这样具有一定奢侈品调性的合作显然与其信念相去甚远。那些添加上了奢华金属配件和闪亮字体装饰后的原始作品设计似也成了对于艺术家遗产的讽刺。这种合作的意图似乎过于直接,甚至令人感到困惑,亦让人质疑这究竟是对于艺术家的致敬,还是一种对于艺术遗产的「商业利用」。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Andy Warhol、Keith Haring、Jean-Michel Basquiat 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从连帽衫、内衣到钥匙扣等所有物品之上的根本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已经去世了。正因如此,削弱了商业行为对于他们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担忧,而这通常又是那些活着的艺术家们会害怕的事情,斯人已逝,掌握艺术遗产权力的人则更倾向从自己的角度去构建叙事。 


我们不难想象,即使是像 Andy Warhol 这样从不惧于与商业合作的艺术家还活着时,若他看到那些随处可见印在袜子、水杯上自己的画作,难免也会心烦意乱。或许就像他的名言「Art is what you can get away with (艺术永相随)」说的那样,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最终都没能逃过。




Jean-Michel Basquiat 与 Keith Haring| Via The New Yorker


跨界合作确实是能够为我们带来某些新颖甚至前所未见的触动,正如开头所说,艺术作品的商业化并不是错误方向,有度与过度的倾向才是更加根本的问题。但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商业化似乎只是艺术反映人性的方式之一,而无论大众如何看待这种商业化,我都不认为艺术创作的初衷是试图靠作品赚到最多的钱,甚至衡量艺术品价值的方法,也不该只是它在拍卖会上以怎样的高价出售,艺术家以及艺术品中所蕴含的先锋思想与审美理念,以及对周遭、社会甚至更多现象提出的尖锐问题与批判警示,这些方面才是更真切地展现艺术品价值的参考要素。 


在未曾窥见全貌的 Jean-Michel Basquiat 的故事里,或许也可能有着这样一种视角,年仅 22 岁的他就成为了在曼哈顿惠特尼双年展上展出作品的最年轻艺术家,从那时起他就成为了一座「营销金矿」。年轻且天真的艺术家曾有着强烈的内在驱动力,他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可画廊老板,艺术投机者们像秃鹰一样盘旋在侧,鼓励他创作的数量胜过质量,推动着无休无止的拍卖活动,也最终磨灭了少年眼里的光。27 岁的他对海洛因贪婪成瘾,一种可被形容为「不可避免」的悲伤结局夺走了他的生命。对于 Basquiat 来说,这或许就是艺术与商业相交之于他的结果。 


世界知名艺术家们在离世后,他们的作品将如何被对待和展出,艺术遗产将如何被规划与保护,艺术家的亲人是否会从中受益,是谁,又是以何种方式?原创艺术作品相关的版权有效时长该是多少?显然这些问题该被妥善处理与监督。



WRITER  Liz Gioro


                                                               ● LV 2022 春夏男装展现的「对抗与融合」:Virgil 世界观的新起点● 刚发布的 DIOR 2022 夏季大秀,为何选择 Travis Scott 联手?● 除了科技升级,户外品牌还将如何延续单品的寿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